【六加行法(含普賢十大願王)】

 略說修習軌理分二:一、正明修法,二、破除此中邪妄分別。 初中分二:一、正修時應如何,二、未修中間應如何。  初中分三:一、加行,二、正行,三、完結。  今初

  有關親近善知識,是修道的根本。第一部份,「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」已經講完了,第二部分,是「總略宣說修持軌理」。
  「總略宣說修持軌理」分二:一是正明修法,二是破除此中邪妄分別。正明修法當中,又分為正修時應如何、未修中間應如何兩個部分。

  正修時應如何,再分為加行、正行、完結三項。首先介紹加行的部分。

 初加行法有六,乃是金洲大師傳記,謂善灑掃所住處所,莊嚴安布身語意像。由無諂誑求諸供具,端正陳設。次如聲聞地中所說:「從昏睡蓋,淨治心時,須為經行。除此從餘,貪欲等蓋,淨治心時,應於床座,或小座等,結跏趺坐。」故於安樂臥具,端正其身,結跏趺坐,或半跏趺,隨宜威儀。既安住已,歸依發心,決定令與相續和合。於前虛空明現觀想,廣大行派,及深見派,傳承諸師。復有無量諸佛菩薩,聲聞獨覺,及護法之眾為資糧田。又自相續中,若無能生道之順緣,積集資糧,及除逆緣淨治業障二助緣者,唯勵力修所緣行相之正因,亦難生起。是故次應修習七支以治身心,攝盡集淨諸扼要處。

  初加行法有六,乃是金洲大師傳記,首先的六加行法,是金洲大師所傳。

  謂善灑掃所住處所,六加行法,第一是將住處或佛堂打掃乾淨。就是先佈置一個清淨的地方,準備正式起修。

  莊嚴安布身語意像。由無諂誑求諸供具,端正陳設。六加行法,第二是安置莊嚴的三寶像。身語意像,就是佛、法、僧三寶。分別指佛像、經典、善知識像。佛像放置在佛堂的中央,經典置於佛像的右方,善知識像、或舍利塔、鈴杵等,放在佛像的左方。這裡的左右方,是和佛像同一個方向來說的。

  有了莊嚴的三寶像後,再於三寶像前獻上八種供養,這八供的排列,是面對佛像由左至右:水、水、花、香、燈、塗、果、樂。

第一杯水,是供養給佛的飲用水。供養的功德,是可以得到佛法智慧的甘露。供的時候可以祈求,願一切眾生都能解除乾渴之苦,享有清淨的智慧法露。

第二杯水,是供養給佛的沐浴水,洗濯佛足用。供養的功德,是藉此洗濯的水,以清淨我們眾生身、語、意的染污。供的時候可以祈求,願一切眾生都能清淨身、語、意三業,並消除所有修行的障礙。

第三是花,用來莊嚴佛的壇城。供花可以去除眼根對美色的貪執。它的功德是可使相貌端嚴,並能清淨住處。供的時候可以祈求,願一切眾生都能得佛的三十二相,八十種好,並且身心常居淨土中。

第四是香,供香可以去除鼻根對嗅香的貪執。它的功德,是可以清除持戒的障礙、增長持戒的功德,並彌補破戒的缺失。供的時候可以祈求,願一切眾生都能持戒清淨。

  第五是燈,供燈的功德,是可以破除無明的黑暗,開顯內在的智慧光明。供的時候可以祈求,願一切眾生都能開顯光明,具足佛般的智慧。

  第六是塗香,供塗香可以去除對身體的貪執。它的功德,是可以清除身體的障礙,使五官、四肢健全。供的時候可以祈求,願一切眾生都能身無殘障,諸根具足。

第七是果,供養食物可以去除舌根對美味的貪執。它的功德,是可以得到禪修時的喜悅。供的時候可以祈求,願一切眾生都能以禪悅為食,並且法喜充滿。

第八是樂,供養音樂可以去除耳根對美好音聲的貪執。它的功德,是能夠聽聞法音。供養的時候可以祈求,願一切眾生都有機會聽聞佛法,並願法音常鳴,法輪常轉。

  三寶像及八供物的來源,必須是清淨的。不是以諂曲、欺騙、不正當的方式所獲得。供養時如果能夠具足三清淨、三無量的條件,就會積聚真實的功德。三清淨,是指供養的對象、自己的心,以及供養物這三者都要清淨。這裡所供養的對象,是有助眾生解脫輪迴之苦的三寶,當然是清淨的。自心的清淨,是指供養時毫不吝惜,並且是為了所有眾生,希望他們都能離苦得樂,以此動機、發心而獻供。供養物的來源,必須不是以偷、騙、搶或不善動機,以及違法等手段所獲得的財物。三無量,是指供養的對象無量、自心的無量,以及供養物的無量。供養的是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,所以對象是無量的。供養時的心,是為了無量無邊的眾生而獻供,所以自心是無量的。供養時,觀想無量無邊的供養物充滿虛空,所以供養物是無量的。

  次如聲聞地中所說:「從昏睡蓋,淨治心時,須為經行。除此從餘,貪欲等蓋,淨治心時,應於床座,或小座等,結跏趺坐。」故於安樂臥具,端正其身,結跏趺坐,或半跏趺,隨宜威儀。六加行法,第三是端正其身,結跏趺坐,或半跏趺坐。應該如聲聞地中所說的:「開始修行時,如果昏沈睡眠蓋起來的話,就要經行,絕對不能坐在那邊打瞌睡,以免養成壞的習慣,以後一上座就落入昏沈中。經行,有快步經行和慢步經行,就是起來走一走,或者用冷水洗臉,等去除這個昏沈蓋以後,再開始經行。除了昏睡蓋以外,其餘的四蓋(貪蓋、瞋恚蓋、掉舉惡作蓋、疑蓋),用盤腿打坐修對治的方法去除。」就是坐在蒲團或者坐具上,以七支坐法,修種種對治的方法。跏趺坐,是腿雙盤,沒有辦法雙盤的話,用半跏趺坐,就是單盤,也可以用散盤,隨自己舒服的情況而定。五蓋,是修禪定時,障礙不能得定的五種蓋覆。有關對治五蓋的法門,一般是以修不淨觀來對治貪欲蓋;修慈心觀來對治瞋恚蓋;修經行或觀日月光明等相來對治昏沈睡眠蓋;修數息法來對治掉舉惡作蓋;修因緣觀來對治疑蓋。

  既安住已,歸依發心,決定令與相續和合。於前虛空明現觀想,廣大行派,及深見派,傳承諸師。復有無量諸佛菩薩,聲聞獨覺,及護法眾為資糧田。六加行法,第四是修歸依、發心。身體盤腿坐好了以後,修歸依和發菩提心。顯教是修歸依佛、歸依法、歸依僧這個三歸依,密教則再加上歸依上師為四歸依。為了令自身的身、口、意,能與三寶相應,所以在自己面前的虛空中觀想歸依境,作為歸依和發心的對象。這個歸依境的內容,可依照自身所修的傳承來決定。本論的傳承為廣行及深見派的結合,因此觀想宗喀巴大師在中間,右邊是彌勒及廣行派的諸位菩薩圍繞,左邊是文殊及深見派的諸位菩薩圍繞。周圍還有無量的諸佛菩薩、聲聞、獨覺、以及護法等眾圍繞。先唸三歸依或四歸依文以後,加唸大乘的不共歸依:「諸佛正法賢聖僧,直至菩提永歸依,我以所修諸善根,為利有情願成佛。」發心,就是發慈、悲、喜、捨的四無量心。慈無量心,是我今願使一切有情具足樂及樂因;悲無量心,是我今願使一切有情皆離苦及苦因;喜無量心,是我今願使一切有情皆得無苦的究竟涅槃樂;捨無量心,是我今願使一切有情離冤親憎愛入於平等捨心。

  又自相續中,若無能生道之順緣,積集資糧,及除逆緣淨治業障二助緣者,唯勵力修所緣行相之正因,亦難生起。是故次應修習七支以治身心,攝盡集淨諸扼要處。六加行法,第五是修七支供養,目的在於淨除業障、積聚資糧。為了要使我們的身心,能夠持續安住在清淨中,如果沒有積集資糧,以增長修道的順緣,和淨治業障,以去除障道的逆緣,即使是勵力的修止、修觀,定慧也很難生起,所以應該修習七支供養,以調治身心,因為它攝盡了一切積集資糧和淨除業障的要點。

  這個七支供養的內容,等於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的十大願王,本論也引用了它的偈頌,因此特別將普賢十大願王恭錄於下:

◎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,稱歎如來勝功德已,告諸菩薩及善財言:善男子!如來功德,假使十方,一切諸佛,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,極微塵數劫,相續演說,不可窮盡。若欲成就此功德門,應修十種廣大行願。這時,普賢菩薩稱揚讚歎佛的殊勝功德之後,告訴諸位菩薩和善財童子說:如果要讚歎佛的功德,即使是十方的一切諸佛,將他的佛土,各各都碎為微塵,每一個微塵數,代表一劫的時間,如此經過無量不可說的微塵數劫時間,相續不斷的來演說佛的功德,也無法窮盡。如此無量無邊的功德,究竟是如何成就的呢?就是修這個十種廣大行願來的。

◎何等為十?一者、禮敬諸佛,二者、稱讚如來,三者、廣修供養,四者、懺悔業障,五者、隨喜功德,六者、請轉法輪,七者、請佛住世,八者、常隨佛學,九者、恆順眾生,十者、普皆回向。

◎善財白言:大聖!云何禮敬,及至回向?善財童子懇請普賢菩薩開示,從禮敬諸佛到普皆迴向,這十大願王詳細的內容。

◎普賢菩薩,告善財言:善男子!言禮敬諸佛者:所有盡法界、虛空界,十方三世,一切佛剎,極微塵數,諸佛世尊。我以普賢行願力故,深心信解,如對目前。普賢菩薩告訴善財童子說:善男子!所謂禮敬諸佛,不是禮敬一尊、二尊、少數有限量的佛,而是將所有盡法界、虛空界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佛土,各各碎為微塵,每一粒微塵數代表一佛,禮敬如此無量無邊微塵數的佛。然後藉由普賢菩薩的行願力,生出深切的信心和堅定的信解,使這些如微塵數般多的佛能現在眼前。

◎悉以清淨身語意業,常修禮敬。面對這無量無邊的佛,恆常時以最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來修禮敬。無論是身體禮拜佛時、口中念佛時、還是心中觀想佛時,都是至誠恭敬,沒有絲毫的妄念夾雜,如此常修禮敬,才能清淨身語意三業。

◎一一佛所,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,極微塵數身;一一身,徧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,極微塵數佛。每一尊佛,都現不可說的佛土,再將佛土碎為微塵,每一粒微塵數代表一佛,如此便有如微塵數般多的佛;觀想自身也化為無量無邊,在每一尊佛前,都有一個我身,以這個無量無邊的身,來禮敬無量無邊的佛。

◎虛空界盡,我禮乃盡;以虛空界不可盡故,我此禮敬,無有窮盡。如此禮敬諸佛,要到什麼時候才結束呢?一直到虛空界窮盡的時候,我的禮敬才盡;但虛空界是不可能有窮盡的時候,所以我的禮敬,也沒有窮盡的時候。

◎如是乃至眾生界盡,眾生業盡,眾生煩惱盡,我禮乃盡;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,我此禮敬,無有窮盡。念念相續,無有間斷;身語意業,無有疲厭。同樣的,直到眾生界盡、眾生業盡、眾生煩惱盡,我的禮敬才盡;但眾生不斷的因煩惱而造業,因業又不斷在六道中輪迴,永遠沒有窮盡的時候,所以我的禮敬,也沒有窮盡的時候。如此盡未來際,念念相續,沒有間斷,恆常以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修禮敬,沒有疲厭的時候。

  修禮敬諸佛,主要是對治慢心,若是能調伏慢心,那麼在禮敬佛時,便能引發自心內在的佛性,而了知禮敬諸佛,就是禮敬自心的佛性。

◎復次,善男子!言稱讚如來者:所有盡法界、虛空界,十方三世,一切剎土,所有極微;一一塵中,皆有一切世間極微塵數佛;一一佛所,皆有菩薩海會圍繞。我當悉以甚深勝解,現前知見其次,善男子!所謂稱讚如來,是將所有盡法界、虛空界,十方三世一切的佛土,各各碎為微塵,每一微塵中,都有一佛,每一位佛的身旁,還有如海水般眾多的菩薩眷屬圍繞。我以甚深堅固的勝解,觀想以上的無量諸佛菩薩,就好像是示現在眼前一樣。

◎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,一一舌根,出無盡音聲海;一一音聲,出一切言辭海;稱楊讚歎,一切如來諸功德海面對如此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,我以超過辯才天女的微妙舌根,每一舌根,都發出無盡的音聲海;每一音聲,又發出一切的言辭海;來稱揚讚歎,一切諸佛的功德海。辯才天女,是欲界他化自在天的天女,因為善出音聲,所以名為善口,她的口具有五百個舌根,每個舌根,都能發出五百種不同的微妙音樂,而且音聲清澈和諧,使人聽了生大喜樂。

◎窮未來際,相續不斷;盡於法界,無不周徧。如此稱讚佛的功德,窮未來際的時間,沒有間斷過;盡法界一切的空間,沒有不週徧到達的。

◎如是虛空界盡,眾生界盡,眾生業盡,眾生煩惱盡,我讚乃盡;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,我此讚歎,無有窮盡。念念相續,無有間斷;身語意業,無有疲厭如此稱讚如來,一直到虛空界盡、眾生界盡、眾生業盡、眾生煩惱盡,我的稱讚才盡;但是虛空界、眾生界、眾生業、眾生煩惱永遠沒有窮盡的時候,所以我的稱讚,也沒有窮盡的時候。如此盡未來際,念念相續,沒有間斷,恆常以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修稱讚,沒有疲厭的時候。

◎復次,善男子!言廣修供養者:所有盡法界、虛空界,十方三世,一切佛剎,極微塵中,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;一一佛所,種種菩薩海會圍繞。我以普賢行願力故,起深信解,現前知見其次,善男子!所謂廣修供養,是將所有盡法界、虛空界,十方三世,一切的佛土,各各碎為微塵,每一微塵中,都有一佛,每一位佛的周圍,還有如海水般眾多的菩薩眷屬圍繞。我以普賢菩薩的行願力,生起甚深的信解,觀想諸佛菩薩,就像現在眼前。

  廣修供養,主要是對治慳貪,分為物供養和法供養兩種,首先介紹物供養。

◎悉以上妙諸供養具,而為供養。面對如此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,我以欲界最殊勝上妙的五塵境界物質,作為供養。欲界最殊勝的物質,就是欲界天的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五塵,能滿足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五根的五欲之樂。

◎所謂:華雲、鬘雲、花和由花串成的花鬘,如雲般的充滿整個虛空。雲是形容眾多、連續、莊嚴的意思。此二者屬色塵。天音樂雲音樂屬聲塵,六欲天的音樂,都由樂器自動發出和諧悅耳的音聲,使人聽了生起清淨超脫之感。供養如此美妙的音樂,充滿整個虛空。天傘蓋雲傘蓋屬色塵,可除眾生身心熱惱,遮蔽保護之意。天衣服雲衣服屬觸塵。六欲天人所穿的衣服,很輕軟、細緻。天種種香:塗香、燒香、末香香屬香塵。塗香,是塗抹在身上用的。燒香,是燃點用的。末香,是檀香末。中國用來燃點檀香的引子,印度用來灑在佛身上。如是等雲,一一量如須彌山王以上種種如雲般的供養物,量如須彌山王那麼眾多,燃種種燈:酥燈、油燈、諸香油燈。一一燈柱,如須彌山;一一燈油,如大海水燈屬味塵。燃燒種種的油燈作為供養,這些油燈的燈蕊,如須彌山這麼粗大,每一盞油燈的油,又如大海水這麼深廣。以如是等諸供養具,常為供養用這些上妙的供養具,恆常不間斷地廣修供養。

  以上是物供養,接下來是法供養。

◎善男子!諸供養中,法供養最。善男子!一切的供養當中,以法供養最為殊勝。

◎所謂:如說修行供養,那些是法供養的內容呢?第一,是「如說修行供養」,就是依照佛所說的方法去修行,依教奉行,如理修持佛法,作為供養。利益眾生供養第二,是「利益眾生供養」,如理修行的目的,都是為了能救護眾生,所以用真實利益眾生,幫助眾生離苦得樂,作為供養。攝受眾生供養第三,是「攝受眾生供養」,運用智慧,和種種的善巧方便,來攝受眾生,作為供養。代眾生苦供養第四,是「代眾生苦供養」,由於菩薩願心,是拔眾生苦,因此願意代眾生受苦,作為供養。勤修善根供養第五,是「勤修善根供養」,精勤修習一切善根,作為供養。一切善根,包括世間的人天善根;出世間的解脫善根;和最高的無上菩提善根。眾生本來具有無貪、無瞋、無痴這三善根,一切的善法也都是緣此三善根而生的,所以必須精勤修習這些善根,使它增長。不捨菩薩業供養第六,是「不捨菩薩業供養」。菩薩的事業,就是廣修六度萬行,因此菩薩是以「弘法為家務,利生為事業」。不論在任何情況之下,自己的生命可以犧牲,利生的事業不能停止,以不捨菩薩業,作為供養。不離菩提心供養第七,是「不離菩提心供養」。就是菩提心供,時時以菩提心,作為最殊勝的供養。

◎善男子!如前供養無量功德,比法供養一念功德,百分不及一,千分不及一,善男子!如果以前面所說物供養的無量功德,來和法供養一念的功德作比較的話,是不及它的百分之一、千分之一,百千俱胝那由他分不及它百千個十萬分之一、百萬分之一(俱胝,是印度語,譯為億,就是十萬。那由他,是兆,就是百萬)。迦羅分、算分、數分、喻分、優波尼沙陀分,亦不及一也不及百千萬億兆個迦羅分、算分、數分、喻分、優波尼沙陀分之一(迦羅,比喻很大的數目名字。是將人身上一個毫毛析為百分之一。算分,是以算術方法算得出來的最細微的分數。數分,是可數得出來最細微的分數。喻分,是以譬喻可以形容得出來最細微的分數。優波尼沙陀分,是印度話,譯為近少分,就是將微塵再析七分而近於鄰虛塵)。

◎何以故?以諸如來尊重法故;以如說行,出生諸佛故。若諸菩薩,行法供養,則得成就供養如來。如是修行,是真供養故為什麼法供養的功德這麼大呢?那是因為十方三世一切佛,都尊重法的緣故。由於這個法,是純淨無染的無漏法,是實證究竟真理的法,只要依教奉行,就能成佛,諸佛也是修行這些法而成就的。所以,菩薩行法供養,就等於是供養一切佛,也因此能成就一切佛道,如此修行法供養,才是真實的供養。

◎此廣大最勝供養,虛空界盡,眾生業盡,眾生煩惱盡,我供乃盡;而虛空界,乃至煩惱不可盡故,我此供養亦無有盡。念念相續,無有間斷;身語意業,無有疲厭如此廣大殊勝的供養,要到什麼時候才窮盡呢?一直到虛空界、眾生界、眾生業、眾生煩惱盡的時候,我的供養才盡;但是虛空界、眾生界、眾生業、眾生煩惱,是沒有窮盡的時候,所以我的供養,也沒有窮盡的時候。如此盡未來際,念念相續,沒有間斷,恆常以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修供養,永遠沒有疲厭的時候。

◎復次,善男子!言懺除業障者:菩薩自念:我於過去,無始劫中,由貪瞋癡,發身口意,做諸惡業,無量無邊。再其次,善男子!所謂懺除業障,就是菩薩自念:我在過去的無始劫當中,由於貪瞋痴煩惱的發動,使身口意造作了無量無邊的惡業。

◎若此惡業,有體相者,盡虛空界,不能容受。這些惡業,如果有體積、相貌可見的話,就是整個虛空界,也無法容納。

◎我今悉以清淨三業,徧於法界,極微塵剎,一切諸佛菩薩眾前,誠心懺悔,後不復造;恆住淨戒,一切功德。現在我以最清淨的身口意三業,在徧法界,如微塵數般佛土中的一切諸佛菩薩面前,至誠的懺悔,懺除過去已造的惡業,並發誓以後不再造;如此恆常地住於淨戒當中,圓滿一切持戒的功德。

  懺除業障,主要是對治惡業。若是能誠心懺悔,就可淨除煩惱障、業障、果報障這三種障聖道的障礙,同時成就人天勝妙的淨戒善,得正報依報具足(正報,是屬於個人的業報之身,圓滿時就是佛身;依報,是屬於眾生共業所成的外在環境,圓滿時就是佛的淨土)。

◎如是虛空界盡,眾生界盡,眾生業盡,眾生煩惱盡,我懺乃盡;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,我此懺悔,無有窮盡。念念相續,無有間斷;身語意業,無有疲厭如此懺除業障,直到虛空界盡、眾生界盡、眾生業盡、眾生煩惱盡,我的懺悔才盡;然而虛空界、眾生界、眾生業、眾生煩惱沒有窮盡的時候,所以我的懺悔也沒有窮盡的時候。如此盡未來際,念念相續,沒有間斷,恆常以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修懺悔,永遠沒有疲厭的時候。

◎復次,善男子!言隨喜功德者:所有盡法界、虛空界、十方三世,一切佛剎,極微塵數,諸佛如來,從初發心,為一切智,勤修福聚,不惜身命,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,極微塵數劫;一一劫中,捨不可說不可說佛剎,極微塵數,頭目手足。其次,善男子!所謂隨喜功德,是將所有盡法界、虛空界,十方三世,一切諸佛的國土,都碎為微塵,每一微塵代表一佛,面對如此無量無邊的佛,修隨喜功德。隨喜諸佛的那些功德呢?從佛的初發心修行開始,為了求圓滿一切智,精勤地修集福德資糧,不惜布施自己的身體性命,經過的時間,是無量的長,就如把不可說的佛土,一一碎為微塵,每一微塵代表一劫,有如此微塵數劫的時間;每一劫中,又捨了不可說,有如微塵數量多的頭、目、手、足。

◎如是一切,難行苦行,圓滿種種波羅蜜門,證入種種菩薩智地,成就諸佛無上菩提;及般涅槃,分布舍利。所有善根,我皆隨喜。如此行一切難行苦行,漸漸地圓滿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、願、力、方便、般若,這個初地到十地菩薩的十種波羅蜜門,得證各地菩薩的智慧,最後圓滿無上菩提而成佛;佛般涅槃後,再將身舍利分布各地,受人供奉膜拜。所以從佛的初發心,到最後圓寂,這中間所有的善根,我都至心隨喜。

◎及彼十方一切世界,六趣四生,一切種類;所有功德,乃至一塵,我皆隨喜除了隨喜佛的功德以外,還隨喜一切眾生的功德。一切眾生,包括十方世界的六道、四生(卵生、胎生、濕生、化生),所有的種類;對於一切眾生所有的功德,甚至如微塵般小的功德,我都至心隨喜。

◎十方三世,一切聲聞,及辟支佛,有學、無學;所有功德,我皆隨喜對於十方三世,一切聲聞和獨覺乘的有學(還未證得阿羅漢、以及辟支佛果位,仍需要再繼續學習的,稱為有學位)、無學(已證得阿羅漢、以及辟支佛果位,不需要再學的,稱為無學位),所有的功德,我都至心隨喜。

◎一切菩薩,所修無量難行苦行,志求無上正等菩提,廣大功德,我皆隨喜對於一切菩薩,所修的無量難行苦行;為了志求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,所積聚的廣大功德;我都至心隨喜。

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,眾生業盡,眾生煩惱盡;我此隨喜,無有窮盡。念念相續,無有間斷。身語意業,無有疲厭我修隨喜諸佛、眾生、二乘、菩薩所有的功德,一直到虛空界盡、眾生界盡、眾生業盡、眾生煩惱盡,我的隨喜才盡;但是虛空界、眾生界、眾生業、眾生煩惱,沒有窮盡的時候,所以我的隨喜也沒有窮盡的時候。如此盡未來際,念念相續,沒有間斷,恆常以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修隨喜,永遠沒有疲厭的時候。

◎復次,善男子!言請轉法輪者:所有盡法界、虛空界、十方三世,一切佛剎,極微塵中,一一各有不可說可說佛剎,極微塵數廣大佛剎;一一剎中,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,極微塵數,一切諸佛,成等正覺。一切菩薩,海會圍繞而我悉以身口意業,種種方便,殷勤勸請,轉妙法輪其次,善男子!所謂請轉法輪,是將所有盡法界、虛空界,十方三世一切的佛土,各各碎為微塵,每一微塵中,各有不可說的佛土,再將這些佛土,各各碎為微塵,每一微塵代表一個佛土,如此就有無量無邊廣大的佛土;在每一個佛土當中,又有不可說的佛土,再將這些佛土,各各碎為微塵,每一微塵代表一佛,如此便有無量無邊的佛,在這無量無邊的佛土中成正等正覺。每一位佛的身邊,還有如大海水般眾多的菩薩眷屬圍繞。面對這無量無邊的佛,我都以最清淨的身口意三業,和種種的善巧方便,殷勤的勸請,轉妙法輪。

  請轉法輪,主要是除謗法障及慢法障,生起慈善根,得多聞智慧之後,才能於利生上行種種的方便。

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,眾生業盡,眾生煩惱盡;我常勸請一切諸佛,轉正法輪,無有窮盡。念念相續,無有間斷。身語意業,無有疲厭如此修請轉法輪,一直到虛空界盡、眾生界盡、眾生業盡、眾生煩惱盡,我的勸請才盡;但是虛空界、眾生界、眾生業、眾生煩惱,沒有窮盡的時候,所以我的勸請也沒有窮盡的時候。如此盡未來際,念念相續,沒有間斷,恆常以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修勸請,永遠沒有疲厭的時候。

◎復次,善男子!言請佛住世者:所有盡法界、虛空界、十方三世,一切佛剎,極微塵數,諸佛如來,將欲示現般涅槃者;及諸菩薩、聲聞、緣覺,有學,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,我悉勸請,莫入涅槃;經於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劫,為欲利樂一切眾生。其次,善男子!所謂請佛住世,是將所有盡法界、虛空界,十方三世,一切的佛土,都碎為微塵,每一微塵代表一佛,如此無量無邊的佛,若是要示現般涅槃,我都要殷勤勸請住世,不要入涅槃;還有一切的菩薩、聲聞、緣覺、有學、無學,以及善知識,我也都勸請住世,不要入涅槃;如此經過無量無邊塵數劫的時間,利樂一切的眾生。

  修請佛住世,主要是對治違反師命、以及擾亂師意的罪業,譬如因為不善依止,而令上師身心不安等。

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,眾生業盡,眾生煩惱盡;我此勸請,無有窮盡。念念相續,無有間斷;身語意業,無有疲厭如此修請佛住世,一直到虛空界盡、眾生界盡,眾生業盡,眾生煩惱盡,我的勸請才盡;但是虛空界、眾生界、眾生業、眾生煩惱,沒有窮盡的時候,所以我的勸請也沒有窮盡的時候。如此盡未來際,念念相續,沒有間斷,恆常以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修請佛住世,永遠沒有疲厭的時候。

◎復次,善男子!言常隨佛學者:如此娑婆世界,毗盧遮那如來,從初發心,精進不退,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,而為布施;剝皮為紙,析骨為筆,刺血為墨,書寫經典,積如須彌。其次,善男子!所謂常隨佛學,是常隨佛學習,學佛的種種修行。如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,毗盧遮那佛,從他初發心開始,便精進不退,為了求法,布施了不可說的身命,以捨身的數量來說,僅僅是剝皮為紙、析骨為筆、刺血為墨,來書寫經典的數量,就可堆積如須彌山這麼高。

◎為重法故,不惜身命,何況王位,城邑聚落,宮殿園林,一切所有,及餘種種,難行苦行。為了恭敬求法的緣故,連自己的身命,都能不吝惜,更何況是身體以外的王位;和屬於國王的城市、村莊;以及國王所享受的宮殿、園林。這一切的內身、外財都能布施出去,然後行種種的難行、苦行,以圓滿成佛的資糧。

乃至樹下,成大菩提,示種種神通,起種種變化,現種種佛身,處種種眾會。最後,在菩提樹下成佛。成就後示現種種的神通變化,顯現種種不同的佛身,處不同的會場,為不同的眾生說法。

◎或處一切諸大菩薩,眾會道場;或處聲聞,及辟支佛,眾會道場;或處轉輪聖王,小王眷屬,眾會道場;或處剎利,及婆羅門,長者居士,眾會道場;及至或處天龍八部,人非人等,眾會道場。處於如是種種眾會,以圓滿音,如大雷震,隨其樂欲,成熟眾生;及至示現,入於涅槃。如是一切,我皆隨學。或是以圓滿報身及勝應身,處諸大菩薩眾會道場,為說大乘法;或是以劣應身,處聲聞、緣覺二乘人的眾會道場,為說四諦,十二因緣法;或是以應身佛,處轉輪聖王、小王眷屬眾會道場,為說仁政之道;或處剎帝利(印度掌管政權的貴族)、婆羅門(掌管宗教及教育大權的一族)、長者(具財多、位高等十德的稱長者),以及居士(從事農、工、商而富有的人,稱居士,即居財之士)。各各眾會道場為之說法;或處天龍八部、人、非人等眾會道場為之說法。佛處於以上種種的眾會道場,以一音演說法,眾生隨類各得解,說法的音聲如大雷震動,到處都清晰可聞,而隨著眾生不同的欲求,都能讓他們滿願成就。當度化眾生的因緣盡時,最後示現涅槃。所以,從初發心,行種種難行苦行開始,到成佛、說法、最後入涅槃為止,這一切的教化,我都隨學。

如今世尊,毗盧遮那。如是盡法界,虛空界,十方三世,一切佛剎,所有塵中,一切如來,皆亦如是;於念念中,我皆隨學。就像隨學毗盧遮那佛一樣,所有盡法界、虛空界、十方三世,一切的國土,都碎為微塵,每一微塵代表一佛,如此無量無邊的佛,所示現的教化,我都隨學。

◎如是虛空界盡,眾生界盡,眾生業盡,眾生煩惱盡;我此隨學,無有窮盡。念念相續,無有間斷;身語意業,無有疲厭。如此修常隨佛學,一直到虛空界盡,眾生界盡,眾生業盡,眾生煩惱盡,我的隨學才盡;但是虛空界、眾生界、眾生業、眾生煩惱,沒有窮盡的時候,所以我的隨學也沒有窮盡的時候。如此盡未來際,念念相續,沒有間斷,恆常以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修常隨佛學,永遠沒有疲厭的時候。

◎復次,善男子!言恆順眾生者:謂盡法界、虛空界,十方剎海,所有眾生,種種差別,其次,善男子!所謂恆順眾生,是對盡法界,虛空界,十方的一切國土中,所有眾生,不論何種差別,我都恆修隨順。

所謂:卵生、胎生、濕生、化生,依生類的不同,有四生的差別:就是卵生、胎生、濕生(先從母體下卵,卵在陰濕的地方,藉著地下的濕氣而完成新生命,如蟲、蟻、魚、蝦等),以及化生(不需要憑藉肉體,而是隨業發生的,如天人、地獄眾生等)。

或有依於地水火風而生住者;或有依空,及諸卉木而生住者;依於住處的不同,也有種種的差別:有依於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而生住的;有依空而住的;以及依花卉樹木而生住的(如花心或樹幹中的小蟲子等,還有部分鬼神也是依花卉樹木而住)。

◎種種生類、種種色身、種種形狀、種種相貌、種種壽量、種種族類、種種名號、種種心性、種種知見、種種欲樂、種種意行、種種威儀、種種衣服、種種飲食、處於種種村營聚落、城邑宮殿;乃至一切天龍八部,人非人等,無足二足,四足多足,有色無色,有想無想,非有想非無想。依種類不同的眾生,也有種種的差別:有種種類生、種種色身、種種形狀、種種相貌、種種壽量、種種族類、種種名號、種種心性、種種知見、種種欲樂、種種心行、種種威儀、種種衣服、種種飲食、處於種種村營聚落、城邑宮殿;還有一切的天龍八部、人、非人等,無足(蛇、蚯蚓等)二足、四足、多足(蜈蚣、螃蟹等),有色(欲界、色界的眾生,有形相顏色可見的色身)、無色(無色界的眾生,只有精神的活動,沒有形相顏色可見),有想(一類是指無色界識無邊處天的天人,只依識、想兩蘊而作生命的活動,另一類是指欲界及上界一部份的眾生,具有精神活動的,統稱有想)、無想(一類是指無色界無所有處天的天人,能暫時伏住第六識,使它不起作用,因此可以沒有妄想的分別心,所以叫無想;另一類是指色界無想天的天人),非有想非無想(非有想,是說不是有想,已經沒有識無邊處天人的粗想;非無想,是說也不是無想,不是像無所有處天人的完全無想,還有些微的細想,因為還取著三界的想,所以並不能解脫。這是指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天人)。

◎如是等類,我皆於彼,隨順而轉;種種承事,種種供養;如敬父母,如奉師長,及阿羅漢;乃至如來,等無有異。以上不論是生類不同、住處不同、還是種類不同,這所有的眾生,我都恆修隨順,而不違背。並且以種種的承事,種種的供養,就像承事供養師長、阿羅漢、乃至佛一樣的沒有差別。

◎於諸病苦,為作良醫;於失道者,示其正路;於闇夜中,為作光明;於貧窮者,令得伏藏。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。對於有病苦的眾生,為這些眾生作除病苦的良醫;對於偏失正道的眾生,指示他正確的道路:對於處在黑暗長夜中的眾生,為他們作大光明;對於貧窮不見自身寶藏的眾生,使他能得自性的寶藏。菩薩就是這樣的平等饒益一切眾生。

◎何以故?菩薩若能隨順眾生,則為隨順供養諸佛;若於眾生尊重承事,則為尊重承事如來;若令眾生生歡喜者,則令一切如來歡喜。為什麼要這樣做呢?因為菩薩如果能隨順眾生,就等於隨順供養諸佛;若是對於眾生能尊重承事,就等於是尊重承事如來;倘若能令眾生心生歡喜,也就是令一切如來歡喜。

◎何以故?諸佛如來,以大悲心,而為體故。因於眾生,而起大悲;因於大悲,生菩提心;因菩提心,成等正覺。為什麼要修恆順眾生呢?因為諸佛如來,都是以大悲心為本體的緣故。由於見眾生苦,生起了大悲心;由於大悲心,又出生了菩提心;由於菩提心圓滿,便成等正覺(成佛)。

◎譬如曠野,沙磧之中,有大樹王;若根得水,枝葉花果,悉皆繁茂。這個道理,就譬如在曠野的沙石之中,有一棵大樹王;如果樹根得水,它的枝葉花果,都會很繁茂。

◎生死曠野,菩提樹王,亦復如是,一切眾生,而為樹根;諸佛菩薩,而為華果。以大悲水,饒益眾生,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。在這個生死輪迴的曠野中,要成就佛道,也是同樣的道理。菩提樹王,指成佛。一切眾生,是樹根,諸佛菩薩是花果。只要以大悲水,饒益一切眾生,就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的花果。

◎何以故?若諸菩薩,以大悲水,饒益眾生,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。為什麼要修恆順眾生呢?如果菩薩以大悲水,饒益一切眾生,就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(成佛)。

◎是故菩提,屬於眾生;若無眾生,一切菩薩,終不能成無上正覺。所以,菩提佛果,是屬於眾生的;若是沒有眾生,一切的菩薩,最後也無法成就佛果。

◎善男子!汝於此義,應如是解。以於眾生平等故,則能成就圓滿大悲;以大悲心隨眾生故,則能成就供養如來。善男子!對於恆順眾生的意義,應當作這樣的理解。對於一切眾生,由於心平等對待的緣故,就能成就圓滿的大悲心;以這個大悲心隨順眾生,就等於是成就供養一切如來。

◎菩薩如是隨順眾生。虛空界盡,眾生界盡,眾生業盡,眾生煩惱盡;我此隨順,無有窮盡。念念相續,無有間斷;身語意業,無有疲厭。菩薩應該像這樣的修隨順眾生,一直到虛空界盡,眾生界盡,眾生業盡,眾生煩惱盡為止;但是虛空界、眾生界、眾生業、眾生煩惱,是永遠沒有窮盡的時候,所以我的隨順,也沒有窮盡的時候。盡未來際,念念相續,沒有間斷,恆常以清淨的身語意業,修隨順眾生,永遠沒有疲厭的時候。

◎復次,善男子!言普皆回向者:從初禮拜,乃至隨順,所有功德,皆悉迴向,盡法界、虛空界、一切眾生。其次,善男子!所謂的普皆迴向,是從十大願王的最初禮敬諸佛開始,一直到第九恆順眾生為止,將九種行願的所有功德,迴向給盡法界、虛空界的一切眾生。

◎願令眾生:常得安樂,無諸病苦。欲行惡法,皆悉不成;所修善業,皆速成就。關閉一切諸惡趣門,開示人天涅槃正路。若諸眾生,因其積集諸惡業故,所感一切極重苦果,我皆代受。令彼眾生,悉皆解脫;究竟成就,無上菩提。但願能令眾生,常得安樂,沒有種種的病苦。希望能使還會行惡行造惡業的眾生,因為受此迴向功德的影響,不再造惡業;所修的一切善業,因為受到迴向功德的鼓舞,使為善的勇氣增加,而能快速地成就一切善法。如此就能關閉一切惡道門,開啟人天涅槃的正道。眾生由於積集種種惡業,必須感得一切的極重苦果,都由我來代受。但願一切的眾生,都能解脫輪迴,究竟成就無上菩提。

◎菩薩如是所修回向,虛空界盡,眾生界盡,眾生業盡,眾生煩惱盡;我此回向,無有窮盡。念念相續,無有間斷;身語意業,無有疲厭。菩薩就是這樣來修普皆迴向,一直到虛空界盡,眾生界盡,眾生業盡,眾生煩惱盡為止;但是虛空界、眾生界、眾生業、眾生煩惱,是永遠沒有窮盡的時候,所以我的迴向,也沒有窮盡。如此盡未來際,念念相續,沒有間斷,恆常以最清淨的身語意三業修迴向,沒有疲厭的時候。

◎善男子!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大願,具足圓滿。若諸菩薩,於此大願,隨順趣入;則能成熟一切眾生,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。是故善男子,汝於此義,應如是知。善男子!以上所說,就是大菩薩所應圓滿具足的十種大願。如果諸位菩薩,能隨順趣入這十種大願,就能成熟度化一切眾生,也能隨順趣入無上正等正覺,更能成就圓滿普賢菩薩的諸行願海。所以,善男子!你應該對於這十大願王的內容和含義,深切的體會、了知。

  前面有關於華嚴經中,普賢十大願王的部分,現在已經介紹完畢,接下來繼續本論的七支供養。

 其禮敬支中,三門總禮者,謂所有等一頌。非緣一方世界及一時之佛,應緣十方過去當來及現在所有一切諸佛,以至誠心,三業敬禮,非隨他轉。智軍阿闍黎釋中云:「此復若僅頂禮一佛,所有福德,且無限量,何況緣禮爾許諸佛。」

  其禮敬支中,七支供養中的第一支,是禮敬支,等於十大願王中的禮敬諸佛和稱讚如來。

  三門總禮者,謂所有等一頌。非緣一方世界及一時之佛,應緣十方過去當來及現在所有一切諸佛,以至誠心,三業敬禮,非隨他轉。以身語意三門的總禮敬來說,在普賢十大願王禮敬諸佛的偈頌當中,是這麼說的:「所有十方世界中,三世一切人師子;我以清淨身語意,一切徧禮盡無餘。」從這段頌文當中,我們知道禮敬的對象,不是緣一方世界,也不是緣一時之佛,而是普緣十方,以及過去、未來、現在三世,所有一切諸佛,以至誠的心,最清淨的身語意三業,來修禮敬,不隨外境或煩惱轉。

  智軍阿闍黎釋中云:「此復若僅頂禮一佛,所有福德,且無限量,何況緣禮爾許諸佛。」智軍阿闍黎釋中說:「如果僅是頂禮一佛,所得的福德已經是無可限量,更何況是頂禮十方三世無量的諸佛。」

 三門別禮中身禮敬者:「普賢行願」等一頌。謂以方時所攝一切諸佛,以意攀緣,如現前境。變化自身等諸佛剎,極微塵數,而申敬禮。此復是於諸境,所有普賢妙行,發淨信力,由此信力,發起禮敬,一身頂禮其福尚大,況以爾許身業禮敬,其福尤大智軍阿闍黎所釋也

  三門別禮中身禮敬者:「普賢行願」等一頌。以身語意三門,行分別禮敬當中,關於身禮敬,在普賢十大願王中說:「普賢行願威神力,普現一切如來前;一身復現剎塵身,一一徧禮剎塵佛。」意思是說:「由於普賢菩薩的大行、大願、大威神力,使自己普現於一切如來前,以完成禮敬諸佛的心願;同時也將自身化現為無量身,每一位佛前,都有一個自身行禮敬,如此無量無邊的自身,同時禮敬無量無邊的佛。

  謂以方時所攝一切諸佛,以意攀緣,如現前境。變化自身等諸佛剎,極微塵數,而申敬禮。就是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用心觀想出來,就像現在眼前。同時也將自身變化為等同諸佛的數量,這個數量就是把一切佛土,都碎為微塵,每一微塵代表一佛,面對如此無量無邊的佛,而修敬禮。

  此復是於諸境,所有普賢妙行,發淨信力,由此信力,發起禮敬,一身頂禮其福尚大,況以爾許身業禮敬,其福尤大智軍阿闍黎所釋也。而且這些觀想出來的境界,是藉由普賢菩薩的大行、大願、大威神力,所產生出來的淨信力,再由此淨信力,發起禮敬。能以此淨信力,以一身頂禮一佛,福德已經很大了,何況是以無量身,來頂禮無量的佛,所獲得的福德就更大了,這是智軍阿闍黎所作的解釋。

 意敬禮者:「於一塵中」等一頌。謂於一一微塵之上,皆有一切塵數諸佛安住菩薩圍繞會中,應發勝解,隨念諸佛,所有功德。

  意敬禮者:「於一塵中」等一頌。以身語意三門分別禮敬當中,關於意敬禮,在普賢十大願王中說:「於一塵中塵數佛,各處菩薩眾會中;無盡法界塵亦然,深信諸佛皆充滿。」在每一粒微塵之中,都有如微塵數般的無量諸佛,各各處在無量的菩薩眷屬會中;在這無窮盡的法界,也如這無量無盡的微塵數一般,深信每一粒微塵當中,都充滿了諸佛。

  謂於一一微塵之上,皆有一切塵數諸佛安住菩薩圍繞會中,應發勝解,隨念諸佛,所有功德。就是在每一粒微塵之上,都有如微塵數般多的諸佛,安住在菩薩眷屬的圍繞當中,應當發起淨信心,隨念諸佛所有的功德。包括如何生起菩提心;如何修積集資糧、淨除業障;如何圓滿證得菩提;成佛如何轉法輪等功德,心生歡喜,如實讚歎。

 語敬禮者:「各以一切」等一頌謂於諸佛功德勝譽,不可窮盡,化一一身,有無量首,化一一首,有無量舌,以微妙音而稱讚之。此中音者,即是讚辭,其支分者,謂因即是舌根,(此與漢文稍有出入。)海者是繁多辭。

  語敬禮者:「各以一切」等一頌。以身語意三門分別禮敬當中,關於語敬禮,在普賢十大願王中說:「各以一切音聲海,普出無盡妙言辭;盡於未來一切劫,讚佛甚深功德海。」我各以超出辯才天女的微妙舌根,每一舌根,各出無盡的音聲海,每一音聲,在普出無盡的妙言辭;如此盡於未來一切劫的時間,來讚歎諸佛甚深的功德海。

  謂於諸佛功德勝譽,不可窮盡,化一一身,有無量首,化一一首,有無量舌,以微妙音而稱讚之。此中音者,即是讚辭,其支分者,謂因即是舌根,(此與漢文稍有出入。)海者是繁多辭。由於諸佛的功德勝譽,無量無邊、不可窮盡,所以必須化現無量身,每一身有無量個頭,每一個頭,有無量的舌根,每一個舌根再以微妙的音聲、言辭,來稱讚如來。這其中的「音」字,是形容稱讚的言辭,由於是舌根的緣故(這和漢文稍有出入)。「海」,是形容繁多的用辭。

 供養支中,有上供者:「以諸最勝」等兩頌最勝華者,謂人天等處,所有眾多希有散華,鬘謂配貫種種妙華。此二種中,皆有一切,或實或假伎樂者,謂諸樂具若弦若吹,若打若擊塗香者,謂妙香泥勝傘蓋者,謂諸傘中諸勝妙者燈燭者,謂香油等氣香光明,及摩尼寶有光明者。燒香者,謂配眾香,或唯一種所燒然香。勝衣服者,謂一切衣中最勝妙者。最勝香者,謂妙香水供為飲水,以氛馥香徧三千界所熏水等。末香者,謂妙香末可撒可燒,或積為堆,或畫壇場,支配顏色形量高廣等妙高峰。聚者加於前文一切之後,有眾多義及莊飾義並種種義。

  供養支中,有上供者:「以諸最勝」等兩頌。七支供養的第二支,是供養支。分上供與無上供兩種。上供,是屬於世間的供養,在普賢十大願王中,有兩個偈頌,是有關上供的:「以諸最勝妙華鬘,伎樂塗香及傘蓋;如是最勝莊嚴具,我以供養諸如來。最勝衣服最勝香,末香燒香與燈燭;一一皆如妙高聚,我悉供養諸如來。

  最勝華者,謂人天等處,所有眾多希有散華,鬘謂配貫種種妙華。此二種中,皆有一切,或實或假。頌中最勝華者,就是供養人間、天上,各種上妙稀有的奇花。鬘,是指花鬘,用種種上妙花朵串成的花環,可配帶在頸上或身上。這兩類的花,可用真實的花朵供養,或者用觀想各種殊勝奇妙的花來獻供也可。

  伎樂者,謂諸樂具若弦若吹,若打若擊。伎樂者,是指音樂的供養。無論是以管弦吹奏,還是用打擊所發出的音樂,都可以拿來供養。

  塗香者,謂妙香泥。塗香者,是香物和水調和後,用以塗在佛的身上或腳上,以表示恭敬。

  傘蓋者,謂諸傘中諸勝妙者。傘蓋者,是供在佛面前或頂上的寶蓋,是所有傘蓋中最勝妙的。

  燈燭者,謂香油等氣香光明,及摩尼寶有光明者。燈燭者,是由香油等點燃,而發出的光明;或者是摩尼寶珠、夜明珠、日、月、鏡子等能發光的,都可以拿來供養。

  燒香者,謂配眾香,或唯一種所燒然者。燒香者,是由多種香和合而成,或者純粹只用一種香,所製成的線香和盤香,用來點燃供養佛。

  勝衣服者,謂一切衣中最勝妙者。勝衣服者,是用寶石或者花朵所製成的衣服,也有用如意樹的纖維所織成的衣服,是一切衣中最勝妙的。

  最勝香者,謂妙香水供為飲水,以氛馥香徧三千世界所熏水等。最勝香者,是最殊勝的香水,這個作為飲水用的妙香水,香氣能徧滿三千大千世界。

  末香者,謂妙香末可撒可燒,或積為堆,或畫壇場,支配顏色形量高廣等妙高峯。末香者,是香粉末,可以用來灑在佛身上表示崇敬;也可以用來燃燒供佛;或者是用堆積的方式,作成壇城;或者配上各種的顏色,形量高廣就如同須彌山一般(須彌山,是諸山之王,全山總高為八萬由旬。須彌,梵語音譯,意譯是妙高的意思)。

  聚者加於前文一切之後,有眾多義及莊飾義並種種義。「聚」字,可以加在前文的每一個供養物之後,如最勝華聚,鬘聚,伎樂聚……,有「眾多」的意義,以及「莊飾」的意義,並且也有「種種」的意義。

 無上供者:「我以廣大」等一頌。言有上者,謂世間供,此中乃是諸菩薩等,神力所變微妙供具。頌後二句,於前一切,不具足此二句義者悉應加之。是說敬禮及諸供養所有等起及其境界(此與漢文稍有出入)。

  無上供者:「我以廣大」等一頌。供養支中的第二種供養,是無上供,是屬於出世間的供養。在普賢十大願王中說:「我以廣大勝解心,深信一切三世佛;悉以普賢行願力,普徧供養諸如來。」

  言有上者,謂世間供,此中乃是諸菩薩等,神力所變微妙供具。前面的上供,是指世間的供養。這裡的無上供,是聖者們所作的供養,所供養的是世間所沒有的東西。如普賢菩薩所供的如意寶樹、八功德水、甘露瓊漿等,這些都是菩薩們以神通力所變現出來的微妙供具。

  頌後二句,於前一切,不具足此二句義者悉應加之。是說敬禮及諸供養所有等起及其境界(此與漢文稍有出入)。偈頌中的最後兩句,在前面所有偈頌中,不具足這兩句意義的,都應該加上去,這樣才能說明修禮敬支和供養支時,所有和普賢行願力相應的淨信心,和種種所現的境界(這個部分和漢文稍有出入)。

 悔罪支者:「我昔所作」等一頌。依三毒因身等三事,其罪自性謂我所作,此復具有親自所作,及教他作,或於他作而發隨喜。總攝一切說「諸惡業。」應念此等所有過患,悔先防後,至心懺除,則昔已作,斷其增長,諸未來者堵其相續。

  悔罪支者:「我昔所作」等一頌。七支供養中的第三支,是悔罪支。在普賢十大願王中說:「我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瞋癡,從身語意之所生,一切我今皆懺悔。」

  依三毒因身等三事,其罪自性謂我所作,此復具有親自所作,及教他作,或於他作而發隨喜。過去所造的種種惡業,都是由無始以來,貪、瞋、痴三毒的緣故,才會造下身業(殺、盜、婬)、語業(妄語、離間語、惡口、綺語),以及意業(貪、瞋、痴)。造惡業的罪性是指「我所作」,這當中又包括了親自作、教他作,或是見他人作時發隨喜等情況。

  總攝一切說「諸惡業。」應念此等所有過患,悔先防後,至心懺除,則昔已作,斷其增長,諸未來者堵其相續。「我昔所造諸惡業」,是說我過去所造的種種惡業。這裡的「諸惡業」,實際上含攝了一切的惡業在內。應該多思惟這些惡業所有的過患,一方面懺悔先前所作的,另一方面防護將來不再造,唯有至心的懺除往昔所作的惡業,才會斷其增長,將來會再造的,也能防止它再相續。

 隨喜支者:「十方一切」等一頌。隨念此五補特伽羅所有善利修習歡喜,猶如貧者獲得寶藏。

  隨喜支者:「十方一切」等一頌。七支供養當中的第四支,是隨喜支。普賢十大願王中說:「十方一切諸眾生,二乘有學及無學,一切如來與菩薩,所有功德皆隨喜。」

  隨念此五補特伽羅所有善利修習歡喜,猶如貧者獲得寶藏。在這個偈頌當中,是隨喜一切眾生、聲聞乘的有學及無學、緣覺乘的有學及無學、一切如來、菩薩這五種對象,對於這五類眾生所有的功德修隨喜心,就像貧窮的人,突然獲得寶藏,那樣的歡喜踴躍。

  修隨喜,主要是對治嫉妒。如果常修隨喜,就能除去因嫉妒他人所引起的煩惱,漸漸生起平等的善心。它的果報,是能感得大眷屬,成就喜悅不厭足相,就是連外道眾生,見了都會心生歡喜。

 勸請轉法輪支者:「十方所有」等一頌。謂於十方剎土之中,現證菩提,獲得無著無障碍智,未經久時,變爾許身,勸請說法。智軍阿闍黎作「現證菩提」而為解釋。

  勸請轉法輪支者:「十方所有」等一頌。七支供養當中的第五支,是勸請轉法輪支。普賢十大願王中說:「十方所有世間燈,最初成就菩提者,我今一切皆勸請,轉於無上妙法輪。」世間燈,是佛的德號之一(燈有破暗的功能)。

  謂於十方剎土之中,現證菩提,獲得無著無障碍智,未經久時,變爾許身,勸請說法。這個偈頌的意思是說,在十方的一切國土之中,只要是有人現證菩提,已經獲得了無執著、無障礙的佛智時,我就馬上前去勸請。變現出種種不同的身相,來到初成佛者的面前,勸請說法,為眾生轉妙法輪。

  智軍阿闍黎作「現證菩提」而為解釋。智軍阿闍黎,把這一支,當作「現證菩提」來解釋。

 請住世支者:「諸佛若欲」等一頌謂於十方剎土之中,諸欲示現般涅槃者,為令發起一切眾生究竟利益,現前安樂,故變無量身,勸住佛剎,微塵數劫,不般涅槃

  請住世支者:「諸佛若欲」等一頌。七支供養當中的第六支,是請佛住世支。普賢十大願王中說:「諸佛若欲示涅槃,我悉至誠而勸請,唯願久住剎塵劫,利樂一切諸眾生。」

  謂於十方剎土之中,諸欲示現般涅槃者,為令發起一切眾生究竟利益,現前安樂,故變無量身,勸住佛剎,微塵數劫,不般涅槃。這個偈頌的意思是說,在十方的一切國土之中,只要是想示現涅槃的,我都會為了一切眾生究竟的利益,和現前的安樂,變現無量身,前往勸請住世,久經如微塵數劫的時間,不要入涅槃。

  一般說來,佛示現涅槃有兩個原因。第一個原因是,和眾生的因緣盡了。就是自己所應度化的眾生,都已經度化了;還沒有度化的眾生,也已經作好了將來度化的因緣。也可能是佛與另一個世界的眾生,因緣已經成熟,要去教化,所以在這個世界,不得不示現涅槃。第二個原因是,眾生怠惰。因為世間的眾生,有喜新厭舊的通病,若是見到佛能常住世間,永遠不滅,便會起種種放逸、懈怠、憍慢、恣縱、厭倦的心,對於佛法不能生起難遭之想,更不能勇猛精進的行種種功德,所以佛為了警覺怠惰的眾生,不得不示現涅槃。

 迴向支者:「所有禮讚」等一頌以上六支善,表舉所有一切善根,悉與一切有情共同,以猛利欲樂迴向令成大菩提因,永無罄盡如是了解,此諸文義,意不餘散,具如文中所說而行,則能攝持無量德聚此中禮敬供養勸請請白隨喜五者,是為順緣,積集資糧悔者是除違緣,淨治罪障隨喜支中一分,於自造善,修歡喜者,亦是增長自所作善其迴向者,是使積集,淨治長養諸善,雖極微少,令增廣多。又使現前諸已感果將罄盡者,終無窮盡,總之攝於積集淨治增長無盡三事之中。

  迴向支者:「所有禮讚」等一頌。七支供養當中的最後一支,是迴向支。普賢十大願王中說:「所有禮讚供養福,請佛住世轉法輪,隨喜懺悔諸善根,回向眾生及佛道。」

  以上六支善,表舉所有一切善根,悉與一切有情共同,以猛利欲樂迴向令成大菩提因,永無罄盡。迴向時,是將前面的禮敬諸佛(包括稱讚如來)、廣修供養、請佛住世、轉妙法輪、隨喜功德、懺除業障這六支,所修的一切善根,所有的功德,完全不把它認為是自己所有,而將它作普遍廣大的迴向,迴向給一切的有情眾生,以猛利的欲樂心,希望眾生早日成佛,如此作迴向,也使這個成就大菩提之因的功德及善根,永遠沒有窮盡的時候。

修迴向,主要是對治邪見,能除去狹劣的障礙,因此成就廣大善根。我們所修行的功德、善根,很容易壞失,主要是因為慢心(對自身的成就起了我慢)、悔恨(行善了以後,又起追悔心)和瞋恚的緣故,如果能隨時修迴向,就能防止功德的喪失。若是能毫不執著的,把功德和一切眾生共享,就像一滴小水滴,滴入了大海水,就連上面所說三種功德喪失的原因,都無法損壞它了。倘若沒有迴向,所有的功德,只能感得人天有漏小果,而無法成就無上菩提無漏之因。

  如是了解,此諸文義,意不餘散,具如文中所說而行,則能攝持無量德聚。關於七支供養的內容,已經說明完畢,對於文中的涵義,應該儘量力求了解,然後照著所說的方法,至誠專一的去行,如此就能攝持無量無邊功德。

  此中禮敬供養勸請請白隨喜五者,是為順緣,積集資糧,七支供養當中,禮敬、供養、勸請轉法輪、請佛住世、隨喜這五支,是屬於修道的順緣,能積集資糧。

  悔者是除違緣,淨治罪障。悔罪支,是去除修行的違緣,主要是淨治罪障。

  隨喜支中一分,於自造善,修歡喜者,亦是增長自所作善。隨喜支,是對一切眾生的功德修隨喜,雖然自己沒有作善,也同樣有隨喜的功德。若是對於自身所造的善業,修隨喜的話,也是在增長自己的善根。

  其迴向者,是使積集,淨治長養諸善,雖極微少,令增廣多。又使現前諸已感果將罄盡者,終無窮盡,總之攝於積集淨治增長無盡三事之中。最後的迴向支,是使積集資糧,淨治罪障、和修隨喜所長養的種種善根,雖然原本很少,能令增廣增多。又能使眼前感果將盡的善業,變得永無窮盡,總而言之,它含攝了積集資糧、淨治罪障、和增長無盡這三方面的功能。

 次令所緣明了顯現,供曼陀羅,應以猛利欲樂,多返祈禱謂:「維願加持,從不恭敬善知識起,乃至執著二種我相,所有一切顛倒分別,速當滅除從敬知識,乃至通達無我真實,所有一切無顛倒心,速當發起及其內外一切障緣,悉當寂滅。」

  次令所緣明了顯現,供曼陀羅,應以猛利欲樂,多返祈禱,六加行法,第六是祈求加持。為了使修行圓滿成就,應多供曼陀羅(曼陀羅,是諸佛的壇城,表示最圓滿的報土。一般的供養曼達,是觀想宇宙中最殊勝的寶物,拿來供養諸佛菩薩,以積聚資糧。最簡單的是七供:須彌山、東勝神洲、南贍部洲、西牛貨洲、北俱盧洲、日、月。最長最複雜的是三十七供:須彌山、東勝神洲、南贍部洲、西牛貨洲、北俱盧洲、身洲、勝身洲、貓牛洲、勝貓牛洲、諂洲、上儀洲、勝邊洲、有勝邊洲、寶山、如意樹、滿欲寶牛、自長糧殼、寶輪、如意盤、王后寶、大臣寶、象寶、馬寶、將軍寶、寶藏瓶、嬉女、鬘女、歌女、舞女、花女、香女、燈女、塗女、日、月、寶傘、尊勝幢),並且以猛利的欲樂心,多番的祈求加持。

  謂:「維願加持,從不恭敬善知識起,乃至執著二種我相,所有一切顛倒分別,速當滅除。這樣祈禱:「希望諸佛菩薩加持我,淨除修行的違緣。從不恭敬善知識的罪業開始,到我執、法執而引起的一切顛倒分別為止,這所有的罪業,都能快速地滅除。

  從敬知識,乃至通達無我真實,所有一切無顛倒心,速當發起。也希望諸佛菩薩加持我,增長修行的順緣。從恭敬善知識的善業開始,到通達人無我、法無我的真實義,遠離一切的顛倒分別心為止。這所有的善業,都能快速地發起。

  及其內外一切障緣,悉當寂滅。」以及希望諸佛菩薩加持我,使內外一切的障難因緣,都能摧毀、寂滅。」一般的障難,分為內障難、外障難和密障難三種。內障難:如病災、魔難、乏食等;外障難:如惡友的引誘、兵災、王難等;密障難:如修行時心生怠惰,或貪、瞋等煩惱習氣爆發等過患。

top03.gif